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丨完全失聪丨全凭内心听觉创作的作品丨贝多芬的最高境界
贝多芬的Piano Sonata op.109手稿 (第一版)
贝多芬的Piano Sonata op.111手稿 (第一版)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op.109,110,111(波利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79hbgkz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浅析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
从1817年起,贝多芬进入了他创作的第三阶段。由于社会黑暗、家庭不快、完全失聪、生活贫困、健康不佳等原因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担忧。这时的贝多芬遁入一个沉思宁静的世界,“从前的与人交流的迫切感没有了,代之以沉着宁静;热烈的倾吐没有了,代之以安详的陈述,语言变得更加凝练,更加抽象。”①他在晚期创作了五首钢琴奏鸣曲,一首钢琴变奏曲,《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及六首弦乐四重奏。他将目光转向对位和变奏技术,“审慎地挖掘主题和动机的最大潜力”②,作品趋于深刻并富有哲理性,同时也预示着浪漫派的许多创作手法。这时的贝多芬已完全失聪,全凭他的内心听觉和感受来创作,可以说,晚期作品是贝多芬创作的最高境界所在。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具有“传记性质”的32首奏鸣曲。最后的五首(Op.101、106、109、110、111)与以往的27首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音乐内省、充满反思、语言艰涩、浓密凝重,基本指示着他晚期的创作方向。Op.101已显示出自由、即兴的特点,复调与对位大量融入其中;Op.106(Hammer-klavier“槌子钢琴奏鸣曲”)与《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创作于同期,布局与内容的伟大可同它们媲美,是古今绝无仅有的巨作,被称为“钢琴的《第九交响曲》”;Op.109被称为“巨人奏鸣曲”,抒情性强,类似于幻想曲,末乐章的变奏曲是晚期最甜美的作品之一;Op.110、111在结构上进行了探索。这些作品的形态各异,奏鸣曲式结构已很难察觉,但它们的核心仍是古典主义,这是贝多芬晚期哲理思考的结果,从这些作品的曲谱犹如“满天星斗”般密集复杂的织体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内心所历经的艰难沉思。
贝多芬第二十八号钢琴奏鸣曲 Op.101 (巴伦博伊姆演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67j1m3x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研究是学界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从演奏技法的角度,还是对这些作品的细致分析,亦或是对于贝多芬晚期创作的精神追求的探讨,都有所涉及。但不难看出的是,以往的研究对于贝多芬晚期的这五首奏鸣曲就予以了高度的评价,更有学者认为是到达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但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把握才能真正掌握它的艺术内涵?从作品的文本来看,复杂的谱面会令人产生肃然起敬之感,充斥于整页的长颤音、八度进行、大跨度音域等等,“疯狂”之感油然而生,但透过谱面进行分析,作曲家使用的创作技法仍逃不出古典主义的大体框架。但变奏、复调、“自由”曲式,这些在浪漫主义被多数作曲家所使用的创作规则在贝多芬的手里已先行使用。
1.变奏
贝多芬在他晚期的创作中爱用变奏手法。贝多芬在变奏中挖掘到构成主题旋律的基本成分,对其中的音型、动机进行变奏。在奏鸣曲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结构内部某个段落进行变奏,Op.106第三乐章第一主题的再现用了三十二分音符装饰主题,构成形态的变奏。另一种变奏涉及整个乐段,Op.109的第三乐章由一个主题和六个变奏构成,六个变奏风格各不相同,大量装饰音、华彩段的加入并通过速度、节拍的改变把主题伪装起来;Op.111第二乐章的主题非常凝练、朴素,在之后的变奏中加入了对位因素,构成与主题性格对比强烈的变奏性格。“我们在其中仿佛能偷听到作曲家在反复西靠他的主题,每思索一次都有新的深刻体会,把我们逐渐带到一个音乐豁然开朗、超验的神秘的天启胜境。”③
2.复调
在贝多芬的晚年创作中,表现出对复调写法、对位织体的极大关注,赋格运用之广、规模之大是他一生前所未有的。这是他晚期创作的一大特征。作品显得更为抽象、凝练,更具哲理性,这是他毕生敬仰巴赫和复杂思维的表现。“他精通和钦佩巴洛克大师的手法,但他既不模仿巴洛克的赋格,也不学究式地玩弄过去的手法,他完全是独创的。”他晚年对赋格的热爱使得对位因素出现在了奏鸣曲结构内部各种可能的部位。
这些作品中有的用赋格段来代替“展开部”:如Op.101第四乐章的展开部,对主题进行了四声赋格的加工;Op.106的第一乐章在展开部中引入了卡农赋格段,两个声部按照不协和音程重叠起来。有的主题由双手演奏卡农风的动机构成:如Op.101第四乐章的主题。有的将复调手法与变奏手法连接在一起:如Op.109第三乐章的第五变奏是一首赋格,而在第三变奏中则运用了对位手法。
Op.106第四乐章是一首三重赋格,这个演奏难度十分大的乐章被称为”考验演奏家的试金石”。格劳特认为这个乐章“简直要靠奇迹才能把它们演奏得‘中听’”。“这首赋格曲起源于三声部,并未墨守成规,而显得较为自由。这种自由就是让旋律的装饰从对位织体中解脱出来,从而又形成一种特殊的对比。”
3.曲式探索
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乐章的曲式结构非常“自由”。贝多芬对奏鸣曲式进行极大的探索,但仍以古典主义为核心。“古典的形式依旧保存,犹如历经地质剧变后的风景,面目全非,但这里那里仍可找到以前的踪影,以犬牙交错的奇怪角度买在新的地表下面。”
从庞大的Op.101、106的末乐章及Op.109富有特色的末乐章可以看出贝多芬晚期奏鸣套曲的重心由第一乐章转移至第四乐章。而且乐章的分界线被有意地模糊,从而获得持续的发展。Op.109的第一乐章由性格互异的快板和柔板交替构成不完整的奏鸣曲式,贝多芬以他惊人的技巧使快板和柔板形成有说服力的统一。Op.110的第三乐章将痛苦的咏叙调(Arioso)与三声赋格构成完美自然的结合,第二次引出的赋格是前赋格的倒转,最后这个赋格“变成胜利的圣咏在灿烂辉煌中结束”。贝多芬将歌剧的因素应用到器乐音乐上并与哲理性的思考紧密连接在一起。
此外,还有一些手法比较“特殊”。Op.101的第三乐章只有20小节,与Op.53第三乐章具有同样作用,是末乐章前的“序奏”。在这之后,出现了对第一主题的回顾,这一手法十分“自由”。
贝多芬不仅在乐章结构上进行了尝试,而且在乐章数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Op.109、110都只用了三个乐章,而最后的Op.111只用了两个乐章,“壮丽的第一乐章后,转到一个远离世俗的境界中松弛一下。在这天上的音乐以后,曲意己尽,根本不需要一个机智的谐谑曲或热闹的末乐章。”
e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 Op.111
BEETHOVEN: Sonate Nr.32 c-moll op.111 (1821-22)
贝多芬将这部《e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缩短成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中加进了对位手法,第二乐章则用了变奏曲,可以说完全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而且这两个乐章形成尖锐的对比,第一乐章是拥有如暴风骤雨般的激烈与紧缩起来的紧张感,而第二乐章则是将精神解放,并高扬于无穷无尽的世界中。关于这两个明显的对比,历来有各式各样的解释。贝多芬周围的人不停的提出对于第三乐章的询问。据说贝多芬对于辛德勒所提出的询问,只回答了一句话,“因为时间不够”而已。这句话很可能是贝多芬故意开的玩笑,其实如果我们在这一乐曲的变奏曲乐章的最后,恍恍惚惚的看到精神飘渺浮升于遥远的天空时,我们就不得不深切地感到这部奏鸣曲已没有任何值得加上去的东西了。
第一乐章,庄严肃穆地、朝气蓬勃而热烈的快板,c小调,4/4拍,奏鸣曲式。庄严肃穆的序奏,是由激烈的减七和弦开始。充满了灰暗而庄重的气氛。主部是朝气蓬勃而热烈的快板,先在一个很大的渐强后,以很强的力度奏出第一主题的动机,然后立即加以反复而出现第一主题的全貌。第二主题在降A大调,是在激流中流出的清澈的旋律。展开部以第一主题的赋格风格的发展为中心。再现部中第一主题以八度音程的齐奏强有力的再现,第二主题以C大调再现。
第二乐章,极为朴素的如歌的慢板,C大调。由主体与五个变奏所构成。主体是二部曲式的小抒情曲,9/16拍。是平静至极的歌曲,是使人有无限深情之感的著名旋律。第一变奏是随着三连音的伴奏,右手以一定的节奏做主题旋律始终连奏的变奏;第二变奏是6/16拍,节奏变得更为精巧;第三变奏为罕见的12/32 拍,是琶音在广大的音域内旋转得极为豪华的变奏;第四变奏回到9/16拍,在弱奏的震音上,以和弦浮现旋律的飘渺部分,与主题融化在高音区细致的音的流动中的部分,两者形成对比;第五变奏是在极为细致的伴奏音型之上,忠实地奏出主题,然后像是不忍心让它结束似地,将它扩大之后,奏出颤音进入尾声。
贝多芬将这首曲子缩短成两乐章,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加进了对位手法,二章用了变奏曲,是他后期的创作风格。并且两乐章形成尖锐的对比。一乐章是有如狂风骤雨般的激烈与紧缩起来的紧张感,二章则是将精神解放,并高扬于无穷无尽的世界中。
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代表贝多芬著名的「C小调心境」的最后显现。精练的主题动机是以C-降E-B这三个音构成,随着最后重音与不和谐音的发展,音乐进入「有活力的快板」的赋格乐段。如果布伦德尔让快板乐章呈现管弦乐化的风格并让节奏再激动些,接下来的短调乐章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声音世界。布伦德尔在这个乐章不特别强调低音,而是让高音域较先前更加响亮。
「短调」是由一段段变奏组成,以节奏及复音不断反复基本的主题,但是音乐的音域不断向上移动,彷佛已经快超过钢琴所弹出的最高音域。如同以往的布伦德尔,他遵照贝多芬谱面上具体的指示,但是又能以内敛的手法把曲子带到更深远的境界。伴随着高音G的颤音与左手灵妙的乐段,主题在结尾部份的高音域再现,布伦德尔让最后的和弦不是结束整首奏鸣曲,而像是开启了宁静,也就是现代人觉得最重要的声音。
虽然贝多芬的种种作法都极为自由,但仍以古典主义为核心,他并不蓄意要改变奏鸣曲式的原则,只是进行哲理性的探索,他的种种处理使“奏鸣曲套曲成了一个庞大的统一体”。
注释:
①[美]唐纳德·杰·格劳特:《西方音乐史》,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585页。
② 同上,p.586
③ 同上,p.587
贝多芬: A大调第28钢琴奏鸣曲作品101号
BEETHOVEN: Sonate Nr.28 A-dur op.101 (1816)
《A大调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A-dur Op.101 ,是一首具有贝多芬后期创作风格的奏鸣曲,有着浓厚的幻想味。贝多芬将它题献给多罗蒂亚·艾特曼夫人(1781-1849),多罗蒂亚是当时的一流钢琴家,自1830年起成为贝多芬的学生。她的演奏极为出色,贝多芬对她非常欣赏。在1817年2月23日的信上写道:“这是我很早就想奉献给你的乐谱,借以略表我对你的艺术天赋和对你人格的敬意。”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小快板,A大调,6/8拍,奏鸣曲式。全曲自然而流畅,感情自很深的幻想中浮起,然后又深深的沉入梦中。拥有优美旋律和柔和和弦的第一主题幽静的奏出。经过由主题发展所构成的经过部而进入E大调的第二主题。展开部是展开第一主题开始的动机,然后轻轻地滑入再现部。第一主题是缩短再现,第二主题以A大调再现。
第二乐章,活泼的进行曲风,F大调,4/4拍,三部曲式。这是带有跳动节奏和丰富幻想的进行曲,是粗犷与细腻、刚强与柔和相互交错的特殊音乐。第一部分是八小节的主题。中段是以降B大调轻轻地做卡农的进行,然后再接由这个主题所构成的F大调短暂的卡农部分,之后主题带着颤音再现。
第三乐章,序奏是深情地不太慢的柔板,a小调,2/4拍。是将寂寞难忍的心情描绘出来的感人音乐。这个序奏都用弱音踏板来演奏。在华彩段处,音乐变为A大调,回想第一乐章的主题。在颤音连续进行中 ,速度转为快板。由承接进行曲风格的第二乐章之后的序奏,经过梦幻般的第一乐章的回顾,然后再冲入到生动活泼的终乐章主部的一连串过程,像是用极为幻想性的一条线相连起来,具有非常绝妙的统一感和流动感。主部以左手模仿右手而进行的第一主题,随后两手交换并以转调的方式加以反复。第二主题温柔的出现后,再度开始由第一主题所构成的活泼的前进。展开部中出现由C大调第一主题所构成的赋格段。在再现部里第一主题是缩短再现,第二主题以A大调做明显的再现。
这首奏鸣曲是属于贝多芬晚年“五大奏鸣曲”的第一首作品,它极其明显地表达了贝多芬晚期创作的根本性倾向——自由式、即兴式、心理式、深刻的哲理性、对复调与对位的爱好、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在这一时期中,贝多芬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奏鸣曲式,使其完善地形成有生命的机体,在表现形式上,他那刚毅坚强的本性和强烈的激情依然存在,他那所固有的浑厚幽默、俏皮滑稽的因素依稀可见。
1815年至1819年,由于政治局势的恶劣再加上个人生活的不幸,形成了贝多芬一生创作最少的时期,在这几年间,贝多芬只写了这部op.101作品。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贝多芬所说的“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使我们完全缄默。”社会条件的复杂及变迁、政治上的失望与孤寂、争取自由的自决意志都决定了贝多芬晚年的作品面貌,但其现实主义的凶素丝毫没有减弱,贝多芬仍然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一个对大自然充满爱意的眷恋者。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丰富心境与澄明感、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熟练程度、淋漓尽致地发挥了钢琴作曲的技巧,都比以前有了更广的扩大性,深厚的心情变得更为细腻而优雅,所追求的表现世界更有深度了。
贝多芬晚期作品的特征是从音乐的构思和表现需要出发,它不仅扩大了音响量,而且在音乐形式上也发生了必要的扩张,各乐章的连贯发展是统一的,把以往在管弦乐、室内乐所取得的创作经验的技法运用于钢琴音乐的创作,施用了色彩性的和声与强弱的浓淡对照。对严格赋格的爱好也是贝多芬晚年作品的一大特点,它表达出一种意念的总结,表达对德国民族音乐奠基人的尊敬,贝多芬把奏鸣曲与赋格形式相结合看作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民族任务。
这首奏鸣曲带有显著的幻想味,乐曲的精巧谱曲法与浓厚的幻想更使人预见到舒曼的音乐章法。它以那缥缈的梦、憧憬以及活动力,以音乐语言的细腻性及丰富情感,精湛地表现了所含有的艺术性气息。第一乐章象是瓦格纳的风格,精炼而富有表情;第二乐章好象是出自舒曼的手笔;辉煌的末乐章却又回到了巴赫的风格。
兰兹在他的有关贝多芬的德文书本上转述了辛德勒的见证,他证实了贝多芬给这首奏鸣曲写下的标题性解释:第一乐章“幻想性的感觉”;第二乐章“行动的召唤”;第三乐章“幻想性感觉的回复”;第四乐章“行动”。罗曼·罗兰在对这首奏鸣曲的分析中曾这样指出:“贝多芬在奏鸣曲op.101中拒绝了宣讲的作用,而仅仅转向他自己本人和他的上帝。”“作品总的形象范围就象含蓄的、丰富的轻声色彩,象介于下雨和晴天的气氛之间。”“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一切都在某种强烈的愿望和苦恼的淡影巾,在它的微笑和叹息中,没有前额的皱纹,没有因抽搐而歪曲的嘴巴,永远是生动、新鲜和温柔的。而第二乐章仅仅是进行曲的影子,行动和胜利的影子。第三乐章是忧愁、苦恼,对往昔幻想的回复,心情沮丧的劳累,然后是刚毅的、明快的、得意洋洋的折磨人的感觉斗争。”罗曼.罗兰形容整首奏鸣曲说,如同“内心生活的一天,晚夏的一天,四十五岁,时光的飞逝暂时停顿。在1815年一1816年间贝多芬的心灵不肯定地在过去和将来、苦恼和希望之间动摇。”“这是最后的日刻,安静的,面带笑容的,在这之后,疾病将要来临……贝多芬幻想着,真诚地为自己的幻想发出笑声。我们与他一起欢笑,尽情地享受这最后的时刻!它的诱惑力还在加强,在优雅和喜悦中,我们感觉到脆弱。”那盖尔曾对这首奏鸣曲作了严肃的、深思熟虑的分析他强调奏鸣曲的心理描写和各种因素的斗争——“大胆勇敢和与静的忧郁,悲哀和幽默。”贝多芬曾对辛德勒说,这首奏鸣曲陈述了梦幻般的种种感受,“学会沉默吧,哦朋友……",这句格言成了贝多芬创作这首奏鸣曲的直接灵感。贝多芬的沉默在本质上是压抑、孤独人生抗衡的另一种方式。
这首奏鸣曲是呈献给多罗特娅·埃特曼男爵夫人。这位奥地利军官的夫人是从贝多芬学习钢琴的学生中最有才华、最理解教师的天才钢琴家,根据同时代人的证明,她弹奏的贝多芬钢琴乐曲是最能表达贝多芬的精神涵义,表现也最为卓越直觉。贝多芬本人对她的演奏评价也很高,在她的名字前还加上“音乐守护神丘奇丽亚” (耶酥神话中的殉难者,被认为是音乐的庇护者)之名。贝多芬曾在1817年2月23日写给她的信中说道:“请接纳这首作品吧!这首作品从一开头就是为您写作的,在这里表白了我对您那丰富的艺术天赋与优美品格的真心佩服。”
总之,这首奏鸣曲是一首大型的幻想曲,它熔诗意和哲理的沉思于一炉,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贝多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超脱于这个世界的独特处世态度,较好地表达了主观性与客观性、抒情性与宣叙性,展露了贝多芬对民歌、对民间音乐的注意,整个旋律与和声运动频繁使用的对位法也加深了乐曲内省的意味,有机地体现了贝多芬天才而深刻的创作构思,同时也证实了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一些思维特征。
贝多芬: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Op.106
BEETHOVEN: Sonate Nr.29 B-dur op.106 ''Hammerklavier'' (1817-18)
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槌子键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B-dur “HammerKlavier ” Op. 106 ,作于1818~1819年,献给鲁道夫大公爵。这部作品规模大。无论从外型还是内容上看,这首钢琴奏鸣曲都是属于古今绝无仅有的大型钢琴作品。当时伦敦的钢琴制造商勃洛多乌德送给贝多芬一架出色的钢琴,当时英国制造钢琴性能上举世闻名,贝多芬因这一架钢琴而产生了这部巨大的奏鸣曲,钢琴在当时德文称“槌子键琴”,以有别于“拨弦键琴”,因此,这部作品又称《槌子键琴奏鸣曲》。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降B大调,2/2拍,奏鸣曲式,结构大而充满力度。第一主题拥有前所未有的交响性。柔和的后4个小节与前4小节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个乐章是以强有力开始的动机为衷心材料构成的。第二主题在G大调,柔和而又优雅。此后是一段较长的经过部,等拥有强有力的节奏的新乐思奏出后,便奏出富有表情的柔和的新主题而进入小结尾。展开部是把呈示部的小结尾加以延长一样的开始,然后展开第一主题的赋格段的发展。在再现部里,第二主题回主调再现,在相当大的小结尾里急速呈现高潮,热爱在后较长的颤音引导下进入尾声。
第二乐章谐谑曲,降B大调,3/4拍,极快的快板,三段体,主题多少带有一些晦涩和沮丧。由同一节奏的反复所构成的主要主题,以变奏加以反复。中段是以降b小调出现的单纯的主题,然后用卡农形式加以反复。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
第三乐章持续的慢板,升f小调,6/8拍,奏鸣曲式,有点悲歌的感觉。这是绵绵长及187小节的大慢板。无论是在其乐曲之大,或者是其表现之深都是属于前所未有的规模。第一主题一开始充满哀伤,接着G大调从天上投射下一束明亮的光束的感觉,第一主题不断有细腻的动态展现。第二主题以D大调在低音区出现,相比显得低沉。展开部比较短小,以发展第一主题为主。在再现部中,第一主题像是笼罩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一样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F大调忠实再现。
第四乐章慢板--果断的快板,降B大调,开始是最慢板的序奏,然后进入主部的快板,3/4拍。右手是辉煌的,在左手断然的引导下先作导入,然后立即以强奏出现十六分音符动机。在赋格曲主题开始部分,注有“稍微自由的三声部赋格”,这是长达380小节的巨大的赋格曲,是贝多芬独特的,大胆而自由的结构,一面施展汹涌翻滚的精力,一面继续向下进行。
降B大调 Op106 B-flat major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85dqptg9&width=500&height=375&auto=0